世上最会说情话的人,徐志摩都差他一个等级
有任 • 2023-07-12 15:06:37 • 舞文弄墨
海角APP,超千万资源无限看 APP下载
链接会被墙,现在牢记邮箱,发任意文字获最新链接 [email protected]
加入官方群无限畅聊 potato群 电报群(需翻墙)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朱生豪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如果要评选民国最美情话,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这句话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提起他们之间的爱情,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信,从第一封到最后一封,那些让人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情话,即便是现在读来,依然富有生命力。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在信中,他对她的称呼多达70多种,有肉麻到死,也有一本正经,如:宋,清如,好人,宝贝,宋儿,好友,澄,小姐姐,澄儿,小亲亲,阿姐,傻丫头,宋姑娘,青女,我们的清如,好澄,好朋友,爱人,阿宋,亲爱的英雄,姐姐,好孩子等等。

每一个称呼,你都能感受到朱生豪那深情又炙热的情感,语气像个撒娇耍赖的孩子,鲜活动人的让人心里发暖。

我如果爱你,我就会告诉你,一遍一遍地告诉你,变换着花样地告诉你,这就是朱生豪式的爱情。

在信里,宋清如每天都是新的,朱生豪每次都如第一天爱上她那般真诚。

他们相遇在杭州之江大学,彼时朱生豪已经是大学最后一年,而宋清如刚是大一。

她比他晚三年,但是却比他大半岁。

1912年朱生豪生于一个落魄的商人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母却极为重视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生豪自然学习成绩优异。

小学毕业时,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如果生活就这样欢快地继续,或许他就成不了一代才子朱生豪。

不幸的事情来了,在他刚刚1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12岁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

少年顿失双亲,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我不知道朱生豪此前是否活泼明朗,但是此后他确实少言寡语。

父母去世后,他和弟弟兄弟三人由姑母抚养,1929年,17岁的他因为成绩突出,被校长推荐保送去杭州之江大学深造。

在大学,朱生豪就显露出了高于常人的才华,他擅长写诗,还精通英文,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自然,他也是学校“之江诗社”的顶尖人物。

社长夏承焘评价他说:“阅朱先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任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夏承焘夸他有才,但是也说到了他不同寻常的沉默。

才华,孤独和命运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正如那句“文章憎命达”说的那样,坎坷的命运,会令笔下生花,也伴随着沉默无言。

朱生豪自己说:“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两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

君子寡言不假,但是君子遇到了爱情,也会滔滔不绝。

1932年,朱生豪在读大四,那一年,宋清如来到之江大学中文系。

宋清如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父亲一心盼望能有一个儿子,结果又是一个姑娘,索性连名字都不给她取了。

还是宋清如的姑妈,当时在北京读大学,对宋父说:“我有一个同学叫清如,她就叫宋清如吧。”

家里早早地给宋清如订了亲,希望她赶紧嫁人,但是宋清如说,她只想读书。

最终挣扎着摆脱了这门亲事,考到了之江大学。

刚到学校的时候,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

其中说到之江大学有个之江诗社,社里有一个才子名叫朱生豪,他的诗写的很好。

那是宋清如第一次听到朱生豪的名字,那一刻,其实她就记住了他的名字,因为她也爱好写诗。

第一次去“之江诗社”的时候,她带了一首自己写的诗。

朱生豪看完,没有说话,但是几天之后,他给宋清如写了信,还附带有自己的新诗,请她指正,而她也向他请教。

他欣赏她,而她亦佩服他的才华,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们的通信由拘谨客气,变为了自然亲切,感情也慢慢生根发芽了。

一天,宋清如在校园里散步,朱生豪也在跟同学散步,他们经过彼此的时候,都把对方当成了陌生人,但是朱生豪的同学却把他往宋清如身上推。

他们很害羞,但是一定已经向身边人表明过心迹。

那时候,朱生豪在之江诗社有一个女朋友,她年长他6岁,对朱生豪很是照顾,但是遇到宋清如,他着急地写信向她解释说,他们只是诗友而已。

很明显,这是喜欢上了。

本来就是诗人,遇到爱,则更加情话漫天,不爱说话的朱生豪,在宋清如面前撒了欢,他给她写了540多封情书,依然觉得不够。

有人说:若世间的情话有十斗,那朱生豪一人,便可独占八斗。

可是刚恋爱,就要面临分别。

1933年,朱生豪毕业了,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于是他去了上海,在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主要任务就是翻译编撰英汉词典。

两个人变成了异地恋,但是还好,他们可以靠写信一解相思之苦。

平均两三天他们就会写一次信,等待信到来的时间,总是难熬的,朱生豪总是很焦急地盼望着。

两年的工作时光,是孤独的,但是朱生豪早已习惯了,孤独于他,成了一种享受。

他唯一的倾诉出口就是给宋清如写信,也只有在她面前,他才是一个鲜活的人。

他写日常工作,一天的生活,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细细碎碎,什么都会和她分享。

但是例行工作和宋清如还不足以填满他的寂寞时间,对于沉默的人,时间总是格外漫长,所以在1935,他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

他自称自己是古怪而孤独的孩子,这样的人,必须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莎士比亚的著作就是他的精神世界。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凭借自己的语感和英文功底,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的极为有水准。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他的翻译之路,同样多舛。

1936年,莎剧《暴风雨》第一稿已经译好,《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以及《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都已经译好,但是次年战争爆发了,寓所被烧,稿件大部分都被焚了。

此时朱生豪的心情肯定是沮丧的,但是在避难的途中,只要稍得安宁,他就会补译。

无奈天意弄人,好不容易补译完毕,1941年,战争又爆发了,朱生豪再次丢失译稿,还有历年来创作的其他诗集一并被毁。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用尽了自己的心血,但是这项工作却一次次磨砺着他。

辛辛苦苦翻译的手稿,化为灰烬,这种打击,对于只想做好这件事的朱生豪来说,太大了。

好在此时宋清如来到了他身边,否则他是很难承受住的。

1941年,在四川教学的宋清如回到了上海,他们终于团聚了。

从1932年相识相恋到今天,他们走过了时局动荡的9年光阴。

这份坚贞的爱情经受住了考验,也因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信而拉近了两颗心的距离。

时机已然成熟,于是1942年,他们在亲朋好友的催促下,结婚了。

那时他们已经算是大龄,宋清如31岁,朱生豪30岁。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一代词宗夏承焘为他们夫妇题下八个大字: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至此,朱生豪将一生所爱的两样都揽入了怀中,一是翻译莎士比亚文集,一是爱宋清如。

正如爱宋清如那般,朱生豪将同样的赤诚给了翻译莎士比亚文集。

婚后,有宋清如这个得力读者帮衬,加之她生活上的照顾,朱生豪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翻译上,他说:“饭可以不吃,莎剧不可不译。”

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但是他的投入,也加重了宋清如的辛苦,她不但要照料他的衣食起居,担任读者,校对誊抄,经济紧张的时候,还要出去工作挣钱养家糊口。

朱生豪的情书依然很美,但是都化为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相依,默默支持。

有人曾准备给宋清如写一本传记,宋清如听了说:“写什么?值得吗?”

说起婚后的生活,她只有一句话:“他译莎,我烧饭。”

没有情话那么浪漫,但也是生活中的懂得和坚守。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民国这样的好妻子有很多,宋清如绝对是其中之一。

大学士能这般有成就,往往也因为背后有这样一个好的爱人站在身后,比如钱钟书的妻子杨绛

他已经习惯了宋清如的陪伴,一次,宋清如有事回了趟娘家,朱生豪每天就站在门口的青梅树下等她回来,他捡一篇树叶,就写一首诗。

等宋清如回来的时候,树叶已经写了一大堆。

他的现实生活干净而纯粹,他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多彩。

他一生中的两件事,爱宋清如和翻译莎士比亚文集,他都初心不改。

说朱生豪拿命在翻译,一点也不为过,他不仅足不涉市,连下楼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做这件事,家里没有钟,起床都以天明为

准,他起床就开始翻译,一直到天黑睡觉前,每日都是如此。

即便是贫穷和饥饿也没能阻挡朱生豪的翻译事业,他不断加大自己的工作量,翻译任务从每天3000字加到了每天8000字。

但是困顿的生活和超负荷的翻译工作,也摧毁了他的身体。

他患上了肺结核,本该休息治疗,但是他依然没有停下,也无钱看病,就一直拖着。

1944年11月底,他的病情加重,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但是他操心的还是他的翻译工作。

他对宋清如说:”莎翁剧作还有5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毕,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一个月后的一天,朱生豪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喃喃地唤了声“小青青,我去了”,便撒手人寰了。

这一年他才32岁。他们的儿子才不满周岁,莎士比亚文集还没翻译完。

宋清如悲痛不已,每当别人谈起他,她就流泪不止。曾一度想随朱生豪而去,但是想想儿子和未完的莎剧,她忍住了

他逝去一年后,宋清如写下如此悲怆的文字: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 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像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是什么力量让朱生豪哪怕失去性命,也要翻译莎士比亚文集呢?

我心中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读宋清如的笔记,我心中渐渐有了答案,除却个人兴趣,还因为他爱国。

那时战争不断,时局动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很多文人志士决定曲线救国,复兴文学便是如此。

于是鲁迅鼓励大家翻译名家名作,用这些先进的思想,去影响众人。

鲁迅曾经动员林语堂去翻译莎士比亚,但是他没有答应,朱生豪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朱生豪译莎,是爱国思想的具体表现,这一点是完全应该肯定的。

朱生豪的弟弟朱文振说,在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欺凌中国的压力之下,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大概也是主要原因。

洪忠煌评价他说:“他的才学固然令人钦佩,但价值更高的,是他的精神,尤其是,他那种一定为民族争一口气的志向和勇气,那种传播人类最宝贵精神财富的神圣使命感,对于今天被物质和私欲严重侵蚀的中国知识界,如同洪钟大吕,震耳发髻。”

一键点击分享给色友还能赚钱
下载海角乱伦社区app观看完整版 app下载
点击后记得保存链接,永不失效 永久回家地址
加入官方群无限畅聊 potato群 电报群(需翻墙)
相关推荐
评论(3条)
用户忧心给小刺猬头像
分享分享!!!!!
用户清秀导师头像
可以的66666
用户俭朴笑鞋子头像
大老厉害厉害!